发布时间:2025-08-11编辑:国产MOS管厂家浏览:0次
在电力电子高效变换的世界里,mosfet因其开关速度快、驱动功率低等优势,成为开关电源、电机驱动、逆变器等设计的核心。然而,高可靠性设计面临一个关键挑战:**mosFET栅极易受电压尖峰威胁而损坏**。此时,一种巧妙而有效的保护方案脱颖而出——在MOSFET驱动电路中,于**栅极(G)与源极(S)之间反并联一个特定二极管**。本文深入解析其工作原理、重要价值及设计实践要点。
### 一、 核心原理:为瞬态电压尖峰提供泄放通道
MOSFET在高速开关过程中,特别是关断瞬间,其内部构造(米勒电容Cgd效应)及其栅极回路中的寄生电感会发生联合作业:
1. **瞬态电压尖峰产生:** MOSFET关断时,米勒电容Cgd将漏极(D)的高dv/dt变化耦合至栅极(G)。同时,驱动回路中杂散电感会在栅极电流快速变化(di/dt)时产生反向感应电动势(-L * di/dt)。二者叠加,极易在G-S间产生远超器件额定值(如±20V)的**破坏性过压尖峰**。
2. **反并联二极管的作用机制:** 当在G-S间反并联接入一个二极管(**阴极接G,阳极接S**),此二极管在栅极承受过高正压(G>S)时处于反向截止状态,不影响电路正常工作。然而,当危险的**负向电压尖峰**出现时(即G * 为栅极回路的瞬态电流(特别是由杂散电感储存的能量释放产生的电流)提供一条低阻抗的泄放通道。
* 将G-S间可能出现的**负向电压峰值钳位**在大约 -0.3V 到 -0.7V(典型硅二极管Vf)或更低(肖特基二极管,常用于此场景)。
* 同时,它在栅极驱动正脉冲结束后,也能协助泄放栅极积累的电荷。
### 二、 核心价值:提升系统可靠性,降低成本
在MOS驱动中引入G-S反并联二极管,带来多重显著优势:
1. **核心防护:防止栅极绝缘层击穿:** MOSFET的栅极SiO2绝缘层极其脆弱。过高的正向或负向G-S电压(超出Vgs绝对值最大值)可直接导致其**永久性击穿失效**。反并联二极管是防御负压尖峰的首道防线。
2. **抑制寄生导通风险:** 剧烈的负向dV/dt(如开关节点快速下降时)通过Cgd耦合,可能导致栅极出现短暂正压,意外导通MOSFET(米勒导通),造成上下桥臂直通短路。限制负压尖峰有助于**降低寄生导通可能性**。
3. **提升开关鲁棒性与效率:** 清除异常电压尖峰和加速栅极电荷泄放,使MOSFET开关过程更为**干净利落,减少震荡**,有助于降低开关损耗。
4. **延长器件寿命,降低系统成本:** 通过有效保护MOSFET栅极,大幅**减少因电压应力导致的器件损坏**,提高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性(MTBF),减少维护成本和停机损失。
### 三、 关键应用场景
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对可靠性和效率要求高的场合:
* **高频开关电源(SMPS):** 服务器电源、通信电源、工业DC-DC模块等。
* **电机驱动器:** 伺服驱动器、变频器、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(主驱、OBC)、工业自动化。
* **光伏逆变器与储能变流器(PCS):** 高压大功率开关应用,开关节点dV/dt极高。
* **具有长驱动走线或高di/dt的场景:** 走线寄生电感大,更易产生耦合干扰电压尖峰。
* **使用SiC MOSFET/GaN HEMT等宽禁带器件:** 其开关速度极快(dV/dt, di/dt更高),栅极更敏感(如SiC MOSFET Vgs_max常为-10V ~ -15V),保护需求更为迫切。
### 四、 设计与选型要点
1. **二极管类型选择:**
* **高速开关二极管:** 常用选择,需要足够快的反向恢复时间(trr)。
* **肖特基势垒二极管(SBD):** **更优选择**。因其导通压降Vf更低(~0.3V),显著增强负压钳位效果;同时**基本无反向恢复电荷(Qrr)**,避免了反向恢复过程可能带来的额外功耗和干扰。
2. **关键参数:**
* **反向耐压(VRRM/VRSM):** 必须**远高于**驱动电路施加的正常正栅压(如驱动电压15V,选30V或更高反向耐压)。确保在正驱动电压下二极管安全截止。
* **正向电流(If/Avg/RMS):** 需足以承担泄放路径中的瞬态电流,通常较小(几百mA足够),但需计算回路中可能的峰值电流。
* **开关速度:** 反应要快,能快速响应瞬态事件。肖特基二极管在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。
* **反向恢复特性(如用普通二极管):** trr要尽量小,Qrr要尽量低。
3. **位置与布线:** 二极管应**紧贴MOSFET的G极和S极引脚**放置,尽量缩短引线长度(使用表贴元件),与栅极电阻(Rg)靠近,形成紧凑回路,**最大限度减小关键路径的寄生电感**。这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关键。
### 五、 常见误区与规避
* **与体二极管的混淆:**
`MOSFET内部寄生体二极管`(**源极连接阴极,漏极连接阳极**)位于D-S间,功能续流。`G-S反并联保护二极管`则是外部添加,专门用于保护G-S端。
* **误认为解决所有问题:** 虽然有效限制G-S负压,但**并非万能**。仍需结合:
* 合理选择驱动电阻Rg(抑制振荡和di/dt)。
* 优化PCB布局(减小寄生参数)。
* 在D-S或C-E间使用RC吸收电路(抑制电压过冲)。
* 选择具备足够栅极负压耐受能力的驱动IC。
* **忽略寄生电感:** 二极管离MOSFET引脚过远或引线过长,其保护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失效。
上一篇:1000v同步整流mos
下一篇:没有了
诺芯盛备案号:粤ICP备2022029173号-4 热销型号:ASDM30C16E-R ASDM3010S-R APM20G02LI AGM311MN